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作为“国宝”的大熊猫,近年来种群稳步扩大,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保护研究工作持续取得进步,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体现。
□王翘楚(山西大学)旅美大熊猫“丫丫”身体状况评估完毕,即将归国。根据租约,“丫丫”和它的伴侣“乐乐”于2003年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计划于今年4月返回中国。但在归国前夕,24岁的“乐乐”不幸去世。
而且,在2023年之中,我们也看到了我国不明飞行物也是频现,瞬间拉满了大家对地外生命的谈论热情。然而,从我们全球范围的情况来看,这些年来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确也是越来越多,而在每次出现之后,很多人都是各种猜测性说明,当然,其实科学界也没有对不明飞行物是否存在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近期,备受瞩目的《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部署实施地外生命探寻等项目,这一举措迅速在科学界和公众中引发广泛关注。此举不仅为我国的空间科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引领我们深入探索地外生命的奥秘。
日前,中国地质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地大学者”领军人才多米尼克帕皮诺、佘振兵教授和马特多德博士后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取得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37.5亿年至42.8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存在丰富多彩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相较于之前证实的34.5亿年,此研究将地球生命的起源时间提前了3亿年。
根据报道,日本学者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样带回地球的样本中,发现了超过20种的氨基酸,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确认了氨基酸的存在,研究认为,这个发现基本上可以确定:地球之外是存在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