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自“五帝”时代以至夏代,可以总称为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滥觞期。“中华”一词由“中国”与“华夏”合称而来,在现存文献中还仅仅始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极其晚近。
中国有华夏大地的美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其中提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的称呼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自称,最初是指中原地区,后扩展至包括中国的全部领土。华夏的华源于华山,因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字源识字二十二:华。华是由画和石会意而成的字。画表示中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美丽的花儿是草木的精华生化而成。石表示中华十全十美或者花样多,繁花似锦。画集标音又会意,借画表示花变化快,花样多。华的本意为中华十全十美,繁花似锦,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今天解读的是《滕王阁序》的第一段(点击我的头像,可以查看后续段落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这种古文解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进度不会太快。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首先讲一下“华”的由来。学者章太炎认为来自于华山,盖民族原来就居住于秦陇华渭之间的时代。也有人说“华”字就是草木华荣的意思。也有的外国人如拉克伯里认为华夏族是经过昆仑山脉来的,昆仑的意思是“花土”(真不知道这个意思是从哪里得来的),“华”即“花”字,因此称这个民族为华。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11月刊《奇妙的晕》一文,作者:吴智辉)晕、华、虹都是美丽的大气光学现象,但是它们的成因又各有不同。晕华(日华、月华)的成因与晕相类似,都是太阳透过云层而出现的光环。不同的是,华透过的云层比卷层云低(一般为高层云),云层内主要是小水滴。
原标题《“华夏”和“中华”的来源及其含义》“华夏”原来的意思类似于“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这里的“华”是一个形容词,大意为“光荣、文明进步”,代表先民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央视网消息:今年春晚,以古典词牌《满庭芳》为主题的舞美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舞美主题符号“花”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年里的欣欣向荣、吉祥喜庆,更是中华大地无处不在的生机活力和坚毅顽强。
应书友要求,今天讲的是:“华”字。华,读作huá,huà,huā。读huá,古称“华夏”,后来“华夏”成了汉民族的代名词,引申指“中国”;读huà,用于五岳之一的“华山”,也用作姓氏;读huā,指开花,引申为光彩、华丽或指精华、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