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原本期望通过加征关税来提振本国制造业,巩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然而现实却给了其沉重一击。
时隔五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世界经济论坛的舞台,向全球政商界精英人士发表讲话,依旧威胁不断。当地时间1月23日,特朗普以视频方式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要求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降低石油成本”,推动增加原油产量,以此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并帮助结束已持续近三年的俄乌冲突。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政策效果复杂且存在争议。综合多方信息与分析,其成效受多重因素影响,既有短期局部成功案例,也面临长期结构性挑战。以下是主要结论与关键论据:--- 一、关税政策的短期成效1.
当地时间2月18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相关措施或将在4月2日正式宣布。虽然这一次,特朗普没有具体说明关税指向的国家,但业界预期,墨西哥、日本、加拿大、韩国等美国主要汽车进口来源国,都将受到影响。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图为美国新奥尔良的街景。(新华社发) 从2018年第一个任期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高级官员就不断宣称发动贸易战是为美国普通劳动者赢回工作岗位,民主党的拜登政府也附和了这一叙事。
美国利用各种借口,对其他国家加征高额关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极限施压的方式,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从现实来看,特朗普的这一招明显失败了,制造业还没开始回流,全世界已经开始掀起了一股抵制“美国制造”的热潮,就连美国的盟友都开始加入了反抗的阵营之中。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企业研究所网站10月21日文章,原题:美国关税不会让就业岗位从中国回流 尽管保护主义已成为美国两党罕见的共识,但对这一共识的讨论却存在对一些基本事实的误解。就像技术进步一样,贸易也具有破坏性,但试图将美国经济完全保护起来并非有益的应对措施。
自2018年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减反增。长久以来,特朗普一直拿关税作为“武器”,扬言施加关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让贸易真正实现公平。但事实上,自特朗普2018年加征关税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扩大的趋势。
记者 刘婷2025年1月20日,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正式开启第二个任期,加征关税是其标志性政策之一。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很可能会给美国带来新的通胀压力,民众的消费能力将严重受损,制造业和供应链也将深受其害。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美国总统特朗普兑现了他的承诺,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全面征收进口关税。”彭博社4日报道称,贸易战急剧升级,将颠覆美国与主要经济伙伴的关系。美国4日开始对大多数进口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加征关税将推高物价、加剧通胀”“不利于工人和美国的长期利益”“美国供应链和制造商将深受其害”……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临近,美国国内对美发起新一轮关税战的担忧日益上升。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撰稿王应贵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让投资者高度紧张。2月1日宣布的加征关税计划引起了3日美国市场盘前交易时段的大动荡,暂停30天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加征关税的消息出来后市场才收窄了跌幅。
即便是在周末前往新奥尔良观看超级碗的路上,也不耽误美国总统特朗普舞起新的关税大棒,对钢铁、铝下手。根据最新政策,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并取消对部分贸易伙伴的钢、铝免税配额和豁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