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金露的教师听完我执教的“五多课堂”示范课《竹石》后,留下这样的评价:我留意到,课堂上吴老师或侧耳倾听学生的朗读,或站在后方欣赏学生展示,就是这样一节淳朴的课,老师用肯定的眼神、饱满的亲和力,不断跟随着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引领学生与美好的事物相遇。
一所沉寂10余年的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如何从保障学生的睡眠与运动入手而实现逆袭?当大学教授深度参与小学生的思政教育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一朵小小的“七色花”何以能撬动师生和家长的全情投入,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原因是:这看似简单的任务,要完成好,其实并不容易。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已出版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师伦理学专题》等十余部。
【来源:教育导报】教师做科研,有个入门与进阶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鲜少接受教育科研的系统培训,对于教育科研的规范和流程知之甚少。教育科研做与不做、规范做与不规范做,肯定会给教学质量带来差别。教师做科研,做比不做好,即使做得不够科学、规范,也要做。
今年7月,他荣获“苏州高新区首批优秀阅读推广人”称号,他,就是苏州高新区白马涧小学副校长郑先猛。三十多年前的一天,还在上小学的郑先猛看到了同学带来的武侠小人书,翻看间觉得十分有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甚至后来还省吃俭用买了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