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的暴露于噪声环境会造成暂时的听力下降,但这种听力减退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我们人耳负责感知声音的细胞被称之为耳蜗毛细胞,单侧耳的毛细胞数量仅有约15500个,而这个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和恢复的,也是因此,我们的听力一旦受损,无法恢复。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上升到约二分之一,但助听器的佩戴率却只有5%左右。听力上的障碍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还会带来心理上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老年人避险能力下降。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听力杀手”?
新疆网讯 (记者 李晓青 牟敏)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等均开展了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的义诊。医生提示,耳部出现不适,应早就医,不要采用偏方自行治疗。
浙江在线03月03日讯今天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义乌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吴军武介绍,生活中各种噪音、乱挖耳朵、滥用药物等现象都会损伤耳朵。前两天,义乌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收治了一名耳鸣患者。
阅读提示长时间在噪声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预防减少职业性噪声造成的听力损伤,需要提高劳动者听力健康意识,用人单位应依法落实相关预防要求,完善职工劳动保护机制。“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听力可能逐渐下降,但早期很难被觉察,等听力损失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听力损伤往往已经不可逆了。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噪音,这一无形的环境污染物,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耳朵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从街头巷尾的喧嚣到家庭中的电视音响,从工厂机器的轰鸣到交通工具的轰鸣,噪音无处不在,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情与工作效率,更可能长期损害我们的听力,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郭元鹏3月3日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据贵医附院耳鼻喉科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因噪音造成听力暂时或永久性损坏的患者逐渐增多。目前贵阳市有听力残疾人近8万人,占全市28万残疾人总数的28.6%,且这一数量呈现缓慢增长之势。
耳机里的声音别人能听到这音量足以损害听觉器官本报讯(记者贾晓宏)今天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说,噪声可以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发生噪声性耳聋。有资料表明,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失便出现得越早,越严重。
近日,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龚树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开启了新的生活模式——在家学习、在家办公,时间久了,有几个小习惯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损伤耳朵。
无论是在音乐会、节日、聚会还是在家里,大多数人都花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响亮的音乐摇摆(或者是一个音箱,这取决于你的年龄)。尽管即兴演奏你最喜欢的歌曲很有趣,但持续不断地接触嘈杂的音乐最终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