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在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时指出,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既有“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宏观全局,也有“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的发展态势。
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今年,众多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新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表述的背后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勃勃。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正换上强劲的新引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一鸣“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成为决定性和基础性生产要素,因为知识具有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的重大特性:知识溢出。知识一经产生,就可以低成本复制,无损耗溢出,从而促使知识高速迭代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去湖南长沙赴一场古韵国风之约,到河南开封畅游非遗市集,在福建泉州体验簪花之美……最近,“新中式”旅游火爆出圈,成为“新晋顶流”。从光泽细腻的苏绣到融合现代美学的景德镇瓷器,从同仁堂的“熬夜水”到乔家栅的“咖啡+汤圆”新组合……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众多国货潮品扎堆亮相、惊艳众人。
随着一些国家砌筑“小院高墙”和推行“脱钩断链”,我国已难以像过去那样主要通过获取发达经济体的知识溢出来实现经济追赶,必须更多依靠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生产。阅见思享王一鸣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已经有大量文献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即将过去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在中华大地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经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展现出充沛的动力和活力。
会上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科技跃进、城市群崛起、经济结构升级、进一步改革开放将助推今后的经济增长。报告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期,目前,中国在十大前沿方向都已展开战略布局,尤其是信息科技和绿色科技正加速发展,科技跃进势头日益增强。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在上海市南京西路的一家烘焙工坊店里,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巨型咖啡储罐。从全球各产区远道而来的咖啡豆,经过烘豆机的“颠簸”“爆裂”,透过一根根传送管道,进入咖啡储罐。在这里,消费者一边观看“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的诞生全过程,一边选择咖啡豆产区和煮制方式。
新华社广州9月19日电 题: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经济发展新观察新华社记者吴涛、詹奕嘉、丁乐今年以来,广东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跨境电商、工业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产业势头良好,前8月外贸占全国比重超过20%,上半年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1/10。
来源:经济日报如今,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旅游消费也因此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最近,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各地“赏花热”成为旅游“热搜款”,“赏花+露营”“赏花+市集”“赏花+体育”等融合业态持续升温。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年,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在坚持“三稳”政策基调下,多项重要指标取得了开门红成绩,经济增长曲线高昂上扬,充分彰显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韧性和活力。打造出游新场景,拉动消费促增长。
草原演唱会、边境自驾游成旅游“流量密码”,“影院+奥运”让体育赛事火热“出圈”,夜宵美食成热门观赛“搭子”……近期,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消费场景不断刷新,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今年是“消费促进年”,各地把创新消费场景作为促进消费的着力点。
中国网:2024年中国经济以5%的增速交出答卷,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节点,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怎样应对外部技术封锁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行稳致远?本期节目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
原标题:打造中国经济“第二增长曲线”(主题)——逾5000家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透视(副题)中国证券报记者 费杨生 任明杰 王婧涵上市公司之于中国经济,似涓涓细流之于浩浩大海。大海之所以浩瀚无涯,是因为源头活水,百川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