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也是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这段时间,正是春光明媚,绿荫初成。人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踏青、祭扫,感受清风拂面,也以一炷心香与先人对话,与久远的传统沟通。
为探索全媒体时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让社科知识融进百姓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特别策划《文安荆楚》系列短视频,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三个短视频栏目,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荆楚优秀文化,宣扬湖北乡风文明成果,
分分秒秒,朝朝暮暮。一岁四时,一时三月,一月两节。二十四节气,颗颗为珍珠,串连起日子,灿然有华光。节气,是天文,是气象,是变化,是规律,更是日常与尘世。农事循序,物候更新,文化开花:仪式、饮食、养生、娱乐……朵朵经典,博大精深,可观可赏。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时节,除了扫墓、祭祖,其实还有插柳、踏青、蹴鞠、放风筝、斗鸡等活动。古代文献与流传至今的文物书画对此颇多记录,如故宫所藏的风筝文物、古代绘画中的蹴鞠图、斗鸡图等都见证了清明时节的习俗。
清明时节,梨花风起。人们借此时机,拜祭故人,出门踏青: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亲近自然、珍重生命。这也是“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4月2日,在华漕镇赵家村呦呦森林自然营地(以下简称“呦呦森林”),一片生机盎然,鸊䴘畅游湖面,白鹭穿梭林间,春日的氛围扑面而来。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昂藏意气入云烟,喜放风筝到九天。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清明节气刚过,气清景明,万物皆显,人们纷纷卸去厚重冬装,走出家门,赏花、踏青、放风筝。《清嘉录》载:“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三月三,赛纸鸢。”如今说起三月三的上巳节,许多人已不太熟悉。其实,上巳节是古代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设于“重日”,即月份与日期相重。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而最受孩子青睐的还要数三月初三的“上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看到这首诗就想到清明节,但是大家对这个重要节气的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小编就附上多图来科普清明节的传统风俗。首先,这个节日主要是用来缅怀先人。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祭祖和扫墓是这天主要的内容。
清明时节东风劲吹,踏青的同时,也适合放风筝。风筝,古时也称“纸鸢”,清代诗人高鼎曾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是中国的古老发明,最早的风筝诞生于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从隋唐开始,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