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单位: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委《关于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为强化智能机器人终端带动、赋能百业的应用优势,按照《关于征集2024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
近日,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上海众多高校、企业共同启动“上海人形机器人数据集建设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新的数据集,为机器人模型的训练提供重要的底层技术支持。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不断创新实践,持续迈向新高度。
转载自:上观新闻近日,上海智元机器人推出了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的整装组件。记者在现场看到,仅需10万元左右,即可实现人人DIY机器人。此外,有了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AI技术的加持,灵犀X1机器人不再只是一台玩具,而是“可看可听可理解”世界的具身智能。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面对较高的土地和用工成本,规上企业不靠扩地和拓厂房,而是靠每万名工人中的260台机器人,让传统制造活下来,使出走企业流回来;去年上半年封控期间及刚刚过去的疫情感染高峰,沪上智能工厂凭借“机器换人”“人机协同”,顽强对冲着产能减损;还有大上海保卫战中,在各大方舱医
如同智能驾驶需要感知-决策-执行三部曲,人形机器人也需要这样的流程:通过传感器感知关键状态,经过微处理器、计算机或神经网络处理分析后,交由机械臂、双足或轮子等移动装置或加热/制冷设备等非移动装置执行相关工作。
9年前,还在上海交大读博时,汪辉就已加入上海机器人公司节卡团队。当年,放眼上海制造业中那些机器人上岗的刚需场景,均由ABB、发那科、安川、库卡“四大家族”一统天下,中国本土机器人几无立锥之地。而今,状况已大不相同。
本报记者 张晓玉近期,特斯拉发布Optimus(一款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而随着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者的热情愈发高涨。12月2日,机器人产业链在沪深两市掀起热潮,三丰智能、巨轮智能等20余只机器人概念股涨停。
登山“神器”走红多个景区;穿上“外骨骼”的90多岁大伯腿脚灵便了……近日,多个爆火场景让外骨骼机器人走入大众视野。事实上,多家公司已抢先布局这一赛道,相关产品也已在智慧养老、医疗康复、户外运动以及工业等多领域得以应用。
3月18日,中科云网发布公告称,拟向上海罗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上海库茂机器人有限公司100%股权,根据《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标的公司100%股权的预估值不超过 19000 万元。新京报记者 阎侠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王心
近期,小米、小鹏等多家企业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掀起了一股“具身智能”的科技潮流。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未来智能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汽车、医疗、物联网等多个关键应用场景发挥作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作者:张田勘2025年春晚上,人形机器人上台扭秧歌惊艳全国乃至世界。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广泛出现在公众视野,既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又是人工智能的创新课题。如今,机器人在全方位发展,如协助人爬坡、听懂方言指令等,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