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为政》第十六章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是:做事情过或不及,这就是祸害啊!《论语·先进》第十六章记录了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导读:这几个月来,一些西方媒体与政客在疫情、人权等问题上的“双标”与霸道可谓让中国人“大开眼界”:一边用歪曲的报道指责中国在新疆问题上侵害了人权,另一边却对本国大量居民死于新冠疫情的情况不作反省,对澳大利亚军队在阿富汗残杀无辜一事也轻轻放过,几乎不作谴责。
“允执厥中”,这四个字应该是目前知道的较早见于史料上的跟“中”有关的论述了。古今相传是尧传给舜的心法,后来舜又传给禹,并增加了三句话,最后成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我试着按我的理解解释一下这十六个字。
人人都说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就是华夏文明,可大家是否知道,华夏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吗?就是“允执厥中”这四个字。有人可能会质疑我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想我泱泱中华大国,煌煌五千年文明,怎么只起源于“四个字”?俗话说:“吃草粑粪,主意拿定。
古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性本身就是生存和繁衍,是自私和贪婪的,以此为本源衍生出了人类社会的诸多生存哲学,如人情世故,各种潜规则,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这是人性动物的一面。
文/力行古文尚书《大禹谟》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四句十六个字,几千年来被奉为儒家的心传秘诀,由尧传舜,舜传禹,禹传益。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盖自上古神圣继天立极,而道德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
故宫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这些匾额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太和殿建极绥猷匾上图是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是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次重要实践,既要从建筑学和美学维度向世界展现“人类天才的创造力的杰作”,也要从价值观维度挖掘“中”所蕴含的中道保民的政治理念、中和包容的民族关系意涵、中时合天的科学精神,向世界阐释中轴线承载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