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投资者,在一些投资骗局中,虽然销售人员的误导等占有重要原因,但是一些投资者不了解投资风险、对合同内容没有研读等也是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方面。建议投资者学习金融知识,增强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防止“被忽悠”。案例一:基金产品也能保本保收益?
每经编辑:周宇翔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的一则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披露,2015年6月,大连的一位投资者,在银行的推荐下购买了900万元公募基金产品。几天后她想赎回时,被银行理财经理劝说“继续持有”,结果之后赶上股市暴跌,不到20天时间里暴亏近30%。
来源:新闻夜航 近日,一则消息 冲上微博热搜 60后投资者王某斥资558万元在上海某银行购买了一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而当她想要赎回时,却被客户经理承诺保本保息。持有产品两年后,这笔投资已出现160余万元亏损,于是王某起诉银行索赔。近日,该案例由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
极目新闻记者 李贤诚“最近,家里老人准备做手术要花钱,问他之前的存款,却一直支支吾吾。现在才告诉我们,三年前的30万元存款在某股份制银行买成了理财基金,亏了近17万元。”近日,武汉市民何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了其父亲的遭遇。
马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初花了110万元在光大银行购买的基金,持有三年竟亏损近50万元。看着手中剩余的六十多万赎回款,马女士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款基金的风险等级,跟光大银行给自己测试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不匹配。
2月9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该判决书,判决书显示,法院认为,光大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在明知案涉产品超出马女士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并无充分证据证明马女士对此明知且确认,无法证明其恰当的履行了适当性义务及充分告知说明义务,最终法院酌定光大银行的赔偿责任为30万元。
每经记者:张静 每经实习记者:夏子博 每经编辑:贺娟娟买基金亏了钱,还能“失而复得”?众所周知,相对股票,基金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是一种相对“保本”的选择,但风险也不意味着没有,出现亏损后往往也只能由投资人咽下苦果。但上述情况最近有了“反转”。
#我来唠家常#点击关注,获取每日精彩分享(本文系@上海小小阿姨,头条原创首发,原创不容易,抄袭必究,已经全网维权。)想发财的我,买了理财74天,本金亏了好几千块,已经损失3.2%,以后我一定小心谨慎老百姓有一点点小钱,就想能生点小钱,蚊子腿也是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