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开行业先河,成为境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的中资商业银行。十五年,中国银行为15万名私行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珍守所托,会心而行;十五年,中国银行坚持以专业智造价值,敬畏时光,淬炼成长;十五年,中国银行探索金融向善之力,与客同行,助爱远航。
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国十二大私人银行中有11家都发布了2022年报,笔者通过对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知,2022年中国十二大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额超过19万亿,客户总数超过132万,平均户均AUM为1507.10万元。
来源:经济参考网近日,《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3)暨私行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简称《报告》)在2023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财富管理论坛期间发布。《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同编写,已连续发布五年。
每年四大银行年报都会披露其私人银行的数据。2021年四大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总人数为69.4万人,全中国14亿人口,每一万人中有5个富人。以浙江省今年高考的人数33.3万人为例,这批人中大约会诞生165个富人。如果说高考是独木桥,那么成为富人的难度不啻于走钢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随着2022年度报告披露进入尾声,各行私人银行去年的经营成果也随之显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内,各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和管理金融资产(AUM)规模均保持了增长态势。
“首家净利百亿的民营银行诞生”、“千亿资产民营银行再添新成员”……近日,陆续公布2023年年报的民营银行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据中新财经统计,已公布年报的民营银行中,多数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营收和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表现稳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民营银行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尝试,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面临四个方面“灵魂之问”。一是银行是涉众服务的“公共品”,民营银行是私有产权属性,能否建立好的治理机制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确保不出现风险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