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长江、嘉陵江在此交融交汇,孕育了璀璨的文化遗产。9月7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32项独具地域特色的非遗逐一亮相,展现重庆非遗的匠人匠心与守正创新。
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非遗传承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2024年暑期期间,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青春向党,艺心筑梦”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亲身体验当地的非遗的魅力。
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让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活”起来、“兴”起来、“热”起来,龙泉驿区积极探索创新创造、文旅融合、内外联动等多种途径,努力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时代。
春节期间,当人们踏入广元昭化古城,便能被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这些非遗恰似熠熠生辉的珍宝,静静承载着岁月的悠悠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着民间艺术的匠心传承,生动展现出昭化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现代科技快速崛起的当下,高速运转、高效生产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快节奏”的裹挟之下,愈发明显的感觉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在忙完一波又一波的生活里,学会适时地停下来,调慢节奏,为“慢生活”买单,生活原本的样子才能被搬进平凡的日子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丽璇 邵佳丽 林佳妮 长沙报道一片黑茶,承载千年文化;一项非遗,赓续匠心传承。在湘中腹地的安化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正书写着“以茶兴业、以茶富民”的时代篇章。
一把黄泥,一双巧手,在匀速转动的旋转盘带动下,不一会儿功夫,一件彩陶工艺品的泥胎就成形了。看似简单的操作,阎建林已孜孜不辍36载。9月3日,阎建林在临洮县的家中制作马家窑彩陶工艺品。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64岁的阎建林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居民。
9月22日,庆阳香包刺绣展位非遗传承人给孩子们展示刺绣技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9月21日,参观者在“匠心传承·创意绽放”——非遗及文创精品展上拍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以匠心传承为本,以创意智慧为翼,在敦煌,赴一场非遗与文创的融合盛宴。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承载着历史记忆,镌刻着文化基因,传递着民族精神。截至目前,各级政府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近年来,非遗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还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离不开广大非遗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从“古老、稀缺”到“跨界、潮流”,非遗逐渐焕发新的活力。当年轻一代加入非遗传承行列,会为非遗带来哪些变化?他们又怎么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守护和传承非遗,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