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尚书》中深藏着怎样的“人权”思想?《尚书》是中华典籍中最古老的经典之一。不同于后世思想家的论著,它是上古圣君贤臣关于现实政治的实践经验总结,作为王室档案留存,成为留给后世国家统治者的政治思想遗产。
《尚书》 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虞、夏、商、周君臣的谈话、誓词、诰命等,内容主要是治国经验和教训,是中国最早的关于国家治理的政治神学或哲学的记录,谈话人有一种文明原创期特有的宏大深邃、质朴自然的精神特征。
《书》是否真由孔子编次而成,现在看来还缺少确切的证据加以论定,但文献记载和新发现的出土文献都表明,先秦时期存在不少的《书》类文献,王充《论衡·正说篇》说“《尚书》本百篇”,这些文献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档案机构或史官部门传承,后来或流布民间,总的数量应该不少,《尚书》可能就是儒家基于上述材料选编而成。
杨飞:《尚书》中的德政思想。民心即天心,天既有自然属性,也有人格属性,违背了民意就是违背了天意。《尚书》追求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皋陶谟》首句由皋陶提出“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的命题,《尧典》中指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选读 简介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方史书,并且是记言体史书,也是最早的成篇散文集,是上古政事史料的汇编。又称《书》或《书经》,是儒家经典之一,秦朝时还专门设立了《尚书》博士。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扎扎实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尚书》文本有亦经亦史的特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满招损,谦受益”“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等言论体现出德为政本、敬德保民、勤俭戒贪、任贤尚公、明德慎罚、刑以弼教等治道思想,反映出中国古代先贤的德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