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onfucius Said,“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大意】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错误就在心里自我责备的人啊。”zǐ yuē 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xìn rú qiū zhě yān bù rú qiū。
学论语子曰[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乐乎[5]?人不知而不愠[6],不亦君子乎[7]?”学而第一【注释】[1]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都指孔子说的话。 [2]学:旧注:学,觉也,效也。觉是觉为人之大道,效是效先觉之所为。
《论语》是《四书》之一,儒家学派重要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本音频和文字均摘自“檀华关爱中心”,让我们跟着大师的言教了解中国智慧!【音频文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跟大家做一个学习《论语》的分享。今天学习的这段话是: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原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与人相处,即便对方缺乏知识、智慧,不理解我们,我们内心也不会有丝毫愠怒、不悦,保持理智、平静,如南风般和煦、清凉。这样不也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吗?”【解读】《论语》开篇三连问,以“学”为宗,“时习”为旨,“说(悦)”为血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è):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两千年前孔子的《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章,这句话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他者的友好态度。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就说:“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
《论语》三章子曰yu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论语·学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yōng)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则》先秦:孔子及弟子 诵读:康爸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是中华民族国学经典,传颂几千年。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见论语的魅力。但是,孔子距今两千余年,关于论语的解读也万千种,却几乎没有一种能够统一分歧,直抵孔圣人思想核心的。甚至今日的教科书以及一些经典论语集注,都以讹传讹。实在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