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壮阔百年,红色基因代代传承。100年,求索奋发、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部让全世界为之侧目、震撼和欣羡的中华民族抗争、奋斗、腾飞的历史。青山碧野,铁血红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内蒙古人民翻身解放的百年历史。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事迹,本报从5月6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阐释英模精神,阐发时代意义,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熙来攘往的西单北大街上,一处灰筒瓦硬山顶的深深庭院被高楼环抱,越发显得古朴静谧。这就是位于小石虎胡同33号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中国少数民族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1924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随后创办了第一个少数民族马列刊物《蒙古农民》。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曾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走向绞刑架时,仍发出“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坚贞誓言。他就是李大钊。穿越时空回望,是什么力量让当时年仅38岁的李大钊视死如归?他“为之奋斗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说,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初秋的土默川平原,日光渐次柔和,草木依旧葳蕤,花朵依旧热烈,山峦与湖水辉映,彩蝶与微风嬉戏。故居位于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农家民居建筑,是乌兰夫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探索,历经从“红船”到“红城”的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了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中华大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西单北大街东侧,闹中取静的小石虎胡同33号院传来悠扬歌声。临近“七一”,记者走访北京蒙藏学校旧址,巧遇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的红歌快闪活动。30多位不同民族的青年学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声向党深情告白。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发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和演说,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