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阿拉老房子改建已经开工了,开心哦!”这几天,原本住在16号的吴桂林阿婆,一有空就从瞿溪路上租住的房子里来保屯路逛逛,透过工地的铁门门缝看进去,忙碌的施工场景总让她心里很有盼头,“我们离搬回新家,又近了一步!
作为黄浦区落实“两旧一村”实施意见后的首个旧住房(小梁薄板结构)成套改造项目,原拆原建的保屯路211弄12号—15号、16号—17号、22号—25号、30号—33号、36号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项目,一直深受居民们的关注。
百分之百了!百分之百了!2024年12月31日下午,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瞿中居委会活动室里,打浦路339弄4-5号、6-7号以及打浦路303弄27-28号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工作会还在推进。征收员从旧改征收基地一路飞奔过来,人还未进门,就先听到了报喜讯的声音。
时隔一年,上海中心城区,这栋70年的老房子完成“原拆原建”,原居民不久后将回迁。一年前,2023年4月17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城市更新工作,在徐汇区的老旧小区深入调查研究,并开展下访活动。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原拆原建,早些年是件新鲜事,如今已经成为上海老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主流选择之一。住在静安区彭浦新村的钟阿姨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市民。搬进新房5年多,她仍时不时回想起厨卫合用、每天早上抢着上厕所的老公房岁月。郑阿姨则上个月刚刚拿到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楼的新房钥匙。
央视网消息:今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两旧”的其中一“旧”,指的是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这些零星旧房遍布上海中心城区。近期,全市首个“原拆原建”的小梁薄板房屋项目即将动工。严大爷站在自己住了六十多年的老房子前,讲述曾经生活的不便。
■目前上海各区原拆原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均以区财政投入或国有企业自筹为主,市级层面对项目有一定补贴■各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项目全过程公开透明、保障居民全过程参与,推动居民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实在无法原拆原建的旧住房,各区统筹规划,从有条件建设增量房源的项目入手,提前做好
黄浦区在《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实施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着重结合黄浦实际的项目实操性,于近日,制定并印发了《黄浦区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操作规程》,自 2024年3月2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3月21日。
黄浦江畔,百年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不仅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名片,更是老市民居住密集的核心区域。然而,许多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因设施老化、空间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在此生活的居民。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上海4月28日电 (记者唐小丽)4月15日,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保屯路211弄居民迎来了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当天,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在红色的背景板上,首日高达98.29%的签约率令人欣喜。截至4月26日,签约率已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