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办并现场直播的公益晚会。它始于1991年,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它揭露了许多涉及市场经济秩序、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品牌和产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重要影响。
半岛网评论员 孟祥龙又到了315,这是个什么日子,应该无人不知。中消协在1月下旬就公布了2024消费维权年的主题,叫“激发消费活力”,这跟前年的主题“共促消费公平”,去年的主题“提振消费信心”,形成了完整的呼应和有机的延续。
又是一年“3·15”晚会,又一批黑心商家暴露在聚光灯下。制造水军的“主板机”,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不防火的“防火玻璃”,不能灭火的“灭火器”……今年晚会曝光的问题触目惊心,涉及数据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凸显了晚会主题“共筑诚信 共享安全”的重要性。
昨天,央视报道呷哺呷哺、小肥羊等知名餐饮企业用低廉价格的猪血冒充鸭血;而街边麻辣烫甚至还非法添加强致癌物甲醛。对此,呷哺呷哺、小肥羊昨天均发声明表示已暂停销售鸭血产品,不过小肥羊仅下架了涉事餐厅的相关产品。对于“鸭血”供应商是谁,双方均未披露,只是称继续调查并及时对外通报。
一起什么样的事件,催生了人大首次为消费维权立法?相伴20年,《消法》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力量?连续25年,一台公益晚会凝聚了多少不变的情节?维权服务,低成本调解,百姓收获了什么?消费领域震惊全国的大案1987年,福建省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案:福州市城门乡樟岚村粪坑腌制大头菜事件。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