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长期受反动派和封建势力影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前夕曾作过应变计划残余的军阀、政客、地主、恶霸、匪特、帮会等潜伏各地,频繁活动,趁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5兵团人川作战、县、区、乡各级人民政权刚刚建立,群众尚未广泛发动起来之机,组织土匪武装骚扰破坏,疯狂反扑,攻打区、乡政府,抢夺人民财产,杀害军、政人员和群众,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
【编者按】从典籍上来考察,梵净山在唐以前称“三山谷”,唐中叶称“辰山”,宋以后称“思邛山”,明代以后始称“梵净山”。也有别名称“九龙山”、“镜山”、“月镜山”、“卓山”者,但后面几种名称都只见于个别典籍未能流传。从民间实际称谓来看,似历来就称为“饭甑山”。
印江县地图 来源印江县政府官网【编者按】印江县,以印江(思印江)得名。在贵州省东北部。属铜仁市。地处乌江下游的印江河流域,武陵山主峰梵净山耸立于县东部印江、江口交界地区,河流多发源于梵净山,注入乌江。梵净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旅游胜地。古迹有梵净山金顶序文碑及县城文昌阁。
早在贵阳解放前夕,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和保安副司令韩文焕按照蒋介石的密令炮制了《贵州省反共保民救国纲领》,并于1949年8月至10月间,在贵阳雪涯洞举办3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了专员、县长、警察局长、保安团军官、党团骨干、帮会头目、民卫队长等1700多人。
文/编辑:nirvana壹江口县地处贵州东北,四面环山,江河纵横,自古以来便是黔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1949 年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自湘西入黔,迅速解放铜仁、江口,摧毁了国民党在当地的政权体系。
开展政治攻势清剿散匪是建筑在军事进剿之后,将股匪大部歼灭小股散匪潜伏,插枪隐蔽迫其阵营溃乱,气焰摧垮的情况下,则应适时的分散清剿,展开政治攻势为主,军事为辅的强大政治攻势,其目的在使社会力量结合军事打击瓦解匪特及争取群众向我,和控制地主与保甲长,争取匪众投降,收缴匪枪。
第一,贵州是国民党反动派与封建势力互相勾结,形成了雄厚的社会统治基础。在贵州,蒋谷匪帮又有计划地成立“游击自卫干部训练班”,训练特务、惯匪、地主、恶霸达一千六七百人,作为游击骨干,并派遣特务到农村中勾结土霸,成立预备兵团;
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及贵州军区的领导和指挥下,从1950年1月起至1951年6月止,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贵州军区与入黔助剿友邻部队一起,经过大举进剿、重点清剿和肃清残匪等阶段的艰苦奋战,采取先中心后边沿、先大股后小股、先集中后分散,逐块逐片对贵州土匪进行军事进剿,进行大小战斗4240多次,毙、俘、降中队长以上匪首14397名,国民党武装土匪278472人,缴获武器118405件,同时建立了大批基层人民武装。
从1950年7月至9月,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的部署,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贵州军区领导下,解放军部队在石阡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一举消灭了石阡县吴登仁、吴河清等部股匪,彻底平息了石阡群众长期以来深恶痛绝的匪患,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使各级人民政权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