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贵州云端农旅开发有限公司在郑场镇伞水村试种的反季节红托竹荪成功上市。为绥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新血液”。走进大棚,只见一颗颗粉彤彤的竹荪争相破“壳”而出,撑开一朵朵洁白的“网裙”,长势十分喜人。工作人员来回穿梭于垄沟间,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派丰收景象。
12月25日,走进广顺镇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基地,菌种培养生产车间呈现出一片繁忙有序的劳作场景。原料泡发、搅拌、打包、灭菌、冷却、接种等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产业发展的奋进旋律。
夏季竹都热情似火,在赤水市旺隆镇永兴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里,“文明实践·乡帮会”的技术能人正在现场指导镇、村干部和村民如何采摘、管护竹荪,助力乡村振兴。“90后”村民明洪新原来外出务工,现在选择在家就业,照顾家庭,尝试种了一些竹荪,可是竹荪没怎么长。
走进贵州省赤水市,总能看到竹子的身影。“就像花花草草一样,竹子无处不在。”生活在赤水的陈启航吃饭用的竹筷、扫地用的竹扫帚、睡觉铺的竹席,甚至小时候调皮被家长“管教”用的竹条,都取自竹子。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中国竹子之乡”之称,现有竹林面积为132.
来源:贵州日报 清晨六点,大同镇天桥村村民王玉先早早提着两个篮子,穿梭在漫山竹林里,分采竹荪蛋和竹荪花。最近,她和其他工友在竹荪基地的活路可多了,每天忙着采摘分拣。夏天的赤水市大同镇,茂林修竹,无论是气候、降雨量还是日照、光热条件,都是发展林下经济的理想环境。
来源:贵州日报 朵朵竹荪破壳出,翩翩白裙起舞来。近日,在赤水市大同镇两汇水村林下红托竹荪种植基地,一颗颗竹荪蛋沐浴着金灿灿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破土而出。该村发展林下竹荪基地150亩,预计亩产值4万元以上。
竹荪是鬼笔科竹荪属真菌,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一望无际的碧蓝大海……随着美丽中国建设推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8月15日)一起打卡祖国山水画卷⛰浙 江 安 吉⛰在浙江安吉县,有一个面积仅有4.
近年来,赤水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发挥竹林资源优势,围绕竹产业大做文章,形成以竹浆造纸、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为主的全产业链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晨风拂过初秋的大娄山,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土槽村黄金树避暑山庄送来几分惬意与清凉。绕着郁郁葱葱的庄稼地,谢良俊和熟识的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湄潭山好,水好,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