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姜宝君近日,“字里行间读中轴”北京中轴线专题文献展在首都图书馆B座一层第二展厅举办。展览从九个维度,展示了与中轴线有关的图书、报纸、杂志、碑拓、照片、信件、地图等十余种文献类型的200多件展品。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与建筑群规划布局的重大特色。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建筑史》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古都北京的中心,一条南北方向的轴线,如一把标尺,标注着中国发展的进度,也呈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气度。它就是自永定门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最近,正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的“辉煌中轴”展览上,巨大沙盘演绎着北京中轴线上的春夏秋冬。
【中轴线上的对话·壹】原标题:“一城聚一线,一线统一城”(主题)——溯源北京中轴线(副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开栏的话北京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50多万年的人类史、1万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北京的中轴线指的是北京城南自永定门一路向北,经正阳门,穿紫禁城,向北至鼓楼一线。这条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北京城,因为一条纵贯南北7.8公里的中轴线,成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这条线从钟鼓楼到永定门,串联起15处遗产构成要素,浓缩着古人的建筑智慧和礼制文化。“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北京城的一天,曾经是从中轴线最北端的钟鼓楼开始的。
北京中轴线是指位于北京老城中心,从北端的钟鼓楼,经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天桥地区、天坛、先农坛,到南端的永定门,长达7.8公里,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并始终决定整个北京老城城市格局的庞大建筑群体。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守护好这些文化珍宝,才能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绽放光彩。前不久,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祺瑶 武亦彬 美编 张存中轴线景观沙盘翻开古都北京这本厚重的书,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就是书脊。这条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不仅汇集了整座城市建筑的精髓,也浓缩了古今时空人文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