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现在年轻人爱调侃,“春困夏倦秋乏冬眠”,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些人总觉得没有精神,或者白天没精神,容易犯困?这是为什么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周主任,我现在精神多啦!
原标题:你以为“春困”,很可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春天到了 万物复苏。如果毛细血管被影响、拥堵,导致营养物质无法送到器官细胞里,就可能会引起头昏眼花、头疼、精力不足,甚至到心脏,我们会胸闷气短,还可能会影响别的器官。
民间谚语“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凉时容易疲乏,在炎热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节又容易贪睡不起。在春天,人们上班时可能总觉得困乏无力,即使中午补上一觉,下午依然哈欠连天,疲乏劳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那么,一到春天就犯困是正常现象吗?
大众网记者 孙淼 通讯员 贾晓囡 济南报道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来了,万物一片生机,可让人昏昏欲睡的“春困”也跟着来了,许多人会感到疲劳、困乏,早晨不易睡醒、醒后好似未睡足,还有网友调侃:“新的一天,是从800个哈欠开始的。
民间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现在正是春困的季节,大家可能容易感到困乏无力、头昏脑涨。对此,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张毅提醒,睡眠并不是“睡得越久越好”,部分人群睡眠时间长也难以“充满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