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宇南泥湾千亩稻田(资料照片)。周恒宇摄初冬时节,一辆辆大巴车穿过延安南泥湾的稻香门,来到党徽广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手持相机,背着行囊,带着对南泥湾的好奇与向往,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在我的印象中,陕北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没想到这里会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和湿地。
夏日时节,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千亩稻田编织出无垠绿海,满目苍翠,生机勃勃。近年来,当地以改善区域水环境为切入点,建设河道疏浚、岸坡防护、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等系统工程,使当地流域生态环境发生质的飞跃。
从空中俯瞰南泥湾千亩稻田(局部)景观(6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陕西延安的南泥湾是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水源涵养、生态恢复等措施,对河道、湿地等水环境进行生态治理和有效保护。南泥湾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
中国日报网10月23日电(记者 尹文瑄)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陕北南泥湾,感受陕北好江南的生态风光。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军民融合的先行地。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山中的稻田。人民网 党童摄绿色北大荒。人民网 党童摄集市一角。人民网 党童摄集市上仔细挑选的顾客。人民网 党童摄丰收展台。人民网 党童摄南泥湾的金色稻田画。人民网 党童摄金色的稻田。人民网 党童摄稻苗特写。人民网 党童摄打卡拍照的游客们。
金秋十月,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里虫鸟鸣唱,千亩稻田稻浪起伏,党徽广场上传来熟悉的《南泥湾》歌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带领下,昔日烂泥湾早已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生态环境更好、民宿生意火爆……南泥湾百姓的生活翻开了新篇章。
新华社西安9月22日电(记者贺占军、张斌、李浩)初秋,晚霞的余晖洒在南阳府村前的稻田里,稻谷弯弯,山丹花盛开。“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不远处传来熟悉而温暖的歌声。
原标题:陕北红色民俗歌舞剧《南泥湾》入湘巡演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 黄雅群“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8月26日晚,伴随着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在长沙梅溪湖大剧院响起,陕北红色民俗歌舞剧《南泥湾》入湘巡演在长沙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