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2月21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建设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谋划部署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举措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重点介绍了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一是注重落实国家、省有关战略决策。
Open AI日前发布全新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震撼全球科技圈;致力于研发AI(人工智能)目标是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自动人形工作者”的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来自AI芯片龙头英伟达、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科技巨头微软等的
制造业是广东的当家产业。从服装纺织、食品饮料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商品”,到新能源汽车、商用火箭等“硬科技”,都在南粤大地上共同绽放。为把当家产业做优做强,广东坚持新老产业并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制造基因”早就在经济血脉中流淌。去年开始,广东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广东”的远大目标。已经是经济第一大省,再翻一倍,难度可想而知。目标在远处,后方有“追兵”。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MLCC,也叫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几乎每天与我们相伴,一台手机有一千多颗,一台新能源汽车有两万多颗……可以说有电路板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是电子工业用量最多的元器件之一,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现场展示的电子元器件。
制造有“智” 转型有“数”——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一卷不锈钢板材到一台洗碗机,生产过程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之前,人工检验难免出现疏漏差错;如今,生产线上多了一双AI“眼睛”。在AI视觉辅助人工质检的帮助下,生产线一次装机不良率下降至1.
5月1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当天上午举行的情况介绍会上,省委组织部、省委金融办、省委改革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通报广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情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重点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规模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工业投资增长23.5%,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5月14日,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在今天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表示。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广东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https://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406/02/538b1b4a-2f65-43fc-aa61-3726fba4bc52/transcode_954d4419-0bbd-0554-d9ba-198db493.mp4/av-g.
央视网消息:广东是我国经济总量的第一大省,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的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十分之一。制造业当家、把实体经济摆在首位的广东,在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如何守好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底儿”,在新的增长点上向前挺进?眼下,新一轮的谋划和行动已经开始。
【来源:大洋网】2月21日,记者从第二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和《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汕头方案》和《湛江方案》)已于近期印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在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处处展现出一种向“新”求变的蓬勃态势。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全球、工厂中的设备批次“上云”、“低空经济”加速腾飞、各类大模型应用加速赋能……翻看几大维度,广东处处可见新质生产力。
5月14日起,中宣部将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第一批次采访首站为广东。110多名媒体记者将围绕广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走访调研20多个点位。
春节假期过后,各地坚持干字当头,加紧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一年之计在于春。广东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抓紧进行;在广州,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生产线展开技术攻关与产能提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图为沃德精密的一处车间内,AGV小车正在和机械手进行物料接驳,全程都可实现无人作业。本报记者 王俊岭摄面对制造业发展新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央视网消息: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工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更是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先锋。广东、江苏、山东等10个工业大省的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比重超六成,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