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湘楚地区才女辈出,革命作家白薇竭尽必胜心血为劳苦大众尤其是受难的女性们寻找出路,在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而白薇这只追求自由的“征鸟”冲出了“幽灵塔”,在20世纪文学天空画出了一道亮丽的轨迹。
在鲁迅小说中,让读者读起来最值得同情的一个人物就是祥林嫂,同时祥林嫂也是鲁迅最为揪心的一个人物。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100年前,鲁迅写了一个短篇小说《离婚》,在那个时代达官显贵地主乡绅有三妻四妾,城市里的进步青年、风流才子离婚是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佳话,在乡下大概还没有什么离婚的概念,休妻倒是被大家都熟知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写了一个乡下女人的离婚。
她曾这样形容她的一生,生无家,爱无果,死无墓,究竟是如何悲惨的一生才能让她发出这样的感慨呢。那时的她年纪还小,并不知道这门婚事对她意味着什么,14岁,她被迫辍学回家等待嫁人,但自幼读书,经历过新思想熏陶的白薇自是不会答应,她声泪俱下地央求父母取消这门亲事,却遭到了父亲的怒骂。
对于鲁迅最后一篇现代题材小说《离婚》历来似乎多有误读,例如有一种曾经流行的意见说:这篇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婚后被欺凌、起来反抗夫权压迫又遭到失败的故事,表现了旧中国妇女在婚姻问题和家庭中的无权地位。
在长妈妈去世多年后还撰文多篇回忆了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封建妇女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