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萍抱着儿子上课,这已是第二个年头。浙江金华婺城区罗店镇小学三(2)班,教室最后一排,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方艳萍和坐在她怀里的孩子小姚。那是一本数学教材——小姚最喜欢的一本书,妈妈耐心地为儿子读着题目。下一秒,小姚就用他唯一会做的动作——点头和摇头,给出了答案。
在东营市广饶县西刘桥初级中学,有一位身高155厘米、体重仅百斤的母亲,她每天骑电动三轮车送不能行走的女儿上下学,在校园停下三轮车后,这位瘦弱的母亲要使出全身的劲抱70斤的女儿进教室,放学的时候再把她抱走,多年来一直如此,这位母亲叫马桂英。
对于大病家庭而言,往往病倒的是一个人,塌下的却是一个家。而如果相似的情形在一个家庭连续上演,那又是怎样的人间苦难?面对这一切,一位坚强的母亲,把整个家扛在自己肩上,含着泪,负重前行。照片中背着患儿王宇航的就是母亲曹雪娇,她是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王家寨村人。
近日,在四川雅安一户人家内,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的过程中把宝宝扛在肩膀上走路,然而却忽略了自己1.7米的身高,也完全没有注意到高处的一个晾衣绳,当妈妈经过晾衣绳的时候,宝宝就不慎被前面的晾衣绳给挂住,直接从宝宝的脸上划了过去。
昨天这张照片刷屏了。一个年轻的母亲,肩扛小山般的行李,手里还拖着沉重的背包,右臂臂弯里托着一个襁褓中的宝宝,弓腰驼背,艰难前进。这张照片11年前就曾经刷屏。新华社一位记者在南昌火车站拍下了她的行迹。这幅照片的象征意味如此强烈,震撼了无数人。
84岁的杨金凤,是北湖区下湄桥街道下湄桥村谭家组村民,大儿子谭明生今年59岁,从10岁左右开始患有精神疾病,智力也基本停留在那个懵懂的年纪,虽偶尔能有正常时刻,但生活也不能自理,杨金凤用瘦弱的身躯一扛就是50年。
6月14日,绍兴第二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走进重症监护室,慰问正在照顾儿子的林奶奶。 本当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可家住绍兴市区东弄堂的一位老人,却无法享有这样的幸福。78岁的她要照顾一双重病卧床不起的儿女,眼看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她越来越感到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