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食管胃肠外科主任 彭俊生教授网络原文患者今年81岁,三年前在天津肿瘤医院做胃部切除手术(切除溃疡处和间质瘤),术后没有其他治疗。现在感觉胃部不舒服,总有想呕吐的感觉,又吐不出来。
扬子晚报网1月15日讯(通讯员 刘柳 记者 万凌云)今年75岁的常奶奶(化名),一个月前出现左上腹隐痛不适、腹胀、食欲下降,并在左上腹部自行摸到一大肿块。家人得知后立即带着常奶奶前往就近医院检查,腹部增强CT显示:常奶奶的胃里,藏了个“火龙果”大小的肿块。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节奏更快,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因为忙碌而导致生活质量出现下降,从而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很多人想知道癌症早期和晚期的症状有什么差距,当癌症到了晚期以后还能活多久的时间?
都说癌症是“最不公平”的疾病,从健康到确诊,有人只用了几个月,可也有人用了几十年。我们都知道癌症不是一触即发的,多数实体肿瘤从细胞突变到癌细胞形成,再发展到肿块,最终确诊癌症,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的过程,通常都需要8至10年左右。
胃肠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胃肠间质瘤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直到1998年,日本学者Hirota等发现此类肿瘤很可能起源于Cajal细胞,并且与KIT基因功能性突变相关,人们才认识到此类肿瘤应属于一种独立的肿瘤。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胃肠道间质瘤,这个读起来有点拗口的病名,不仅百姓颇感陌生,很多医护人员也对其了解甚少。“这种肿瘤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目前,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临床上并不少见。
“你回家吧,喜欢吃什么都可以,慢慢吃就行”,这是胃肠外科曹高健主任对患者阿辉的出院叮嘱。不知情的或许会认为这个患者没救了,但其实,这是阿辉被判“死刑”以来,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你得救了,可以继续自由生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 “二十年来,胃肠间质瘤从一个手术难以根治、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的肿瘤,一跃成为实体瘤靶向治疗的标杆。临床上,不乏生存超过5年、10年,甚至20年的患者。随着医学的进步,胃肠间质瘤患者一定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其中包括了一种胃肠道肿瘤胃肠间质瘤。这种罕见肿瘤兼具了肿瘤的凶险和罕见病的罕见,全球发病率约为1/10万至1.5/10万。我国每年有两到三万人新发,总共约有超过1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
在我们的身体里,胃就像一个勤劳的 “大工厂”,每天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吃进去的食物。今天来重点认识胃的 “小疙瘩”—— 胃肠道间质瘤。或许很多朋友对它还比较陌生,但它却不容忽视,了解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