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微生物的数量如此巨大,我们却时常忽略它们。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马克·安德烈·瑟罗斯在书中讨论了微生物共生,向我们展现了微生物如何在动植物体内生活,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时常关乎性命的任务,以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
黄 和面包、酸奶、豆腐、泡菜,这些人们经常享用的食物都与微生物关系密切。顾名思义,微生物是我们瞪大眼睛也难以发现的微小生物。常见的微生物杆菌宽0.5微米,即使80个杆菌“肩并肩”地排列成行,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当然,万千微生物中也有特殊者,并没有那么微小,比如蘑菇、灵芝。
癌症微生物生态系统(艺术图)。图片来源:《新科学家》网站沙门氏菌通常会引起食物中毒,但2019年,71岁的加拿大人爱瑞特·巴尔布尔自愿喝下一瓶含有10亿个活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液体,作为对抗胰腺癌的最后手段。当时,胰腺癌已经扩散到她体内其他器官,她只能活几个月。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土壤是它们的大本营,也是它们生长和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我们肉眼难以看得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它们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但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
塑料制品几乎无处不在,塑料垃圾问题正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环境挑战之一。人类有没有可能研制出环境友好型塑料?本周,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两支研究团队,分别利用微生物创造了两种新型塑料。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规模较大,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巨大,尤其是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经过收获后,剩下的秸秆总量很大。
来源:【中国食品报】本报讯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健团队近日宣布,团队构建出多株以赤藓糖醇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大肠杆菌,有望对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及活体治疗、食品工业及碳循环利用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这个问题的初衷是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