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涛 文/摄)“妈,饭好了,我扶您起来。”12月18日清早,69岁的儿媳李燕卿摆好饭,轻声叫醒91岁的婆婆贾玉梅。公公去世后,儿媳第一时间将婆婆接到自己家,同吃同住,尽心伺候。十余年过去了,婆婆享受着儿孙满堂、绕膝承欢的天伦之乐,儿媳也被左邻右舍交口称赞。
在济南市平阴县锦水街道的凌庄村,流传着一段关于孝心与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她的事迹,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孝”这一美德在乡间田野间熠熠生辉。她就是刘汝英,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孝道,更以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周围的人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给婆婆递餐巾纸汝州市温泉镇连圪垱村苏庄自然村,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庄。2月21日上午10时许,没有去葡萄园打零工的朱春红,和往常一样走进厨房,为婆婆削了半个苹果,切成小块,又从饮水机上倒了多半杯温开水,回到上房。
来源:【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初秋的傍晚,微风拂过脸庞,驱散了一天的闷热,在西咸新区正阳街道兰池佳苑社区一个普通小区里,一位年过百岁、身材矮小的老人拄着拐杖漫步其中,而老人的儿媳妇尹玉莲则陪伴在一旁,一边陪老人欣赏开得正艳的紫薇花,一边细心搀扶老人,并不时关心老人是否乏累。
周秋菊与家中老人合影。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李丹 长沙报道5月6日早上7时许,家住长沙县路口镇龙泉社区的周秋菊起床后,第一时间跑到婆婆房里,服侍老人起床、洗漱、准备早餐……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后,她再匆匆忙忙地去外面做事。这样细致入微的呵护与照料,她一干就是17年,从未停歇。
高爱香为婆婆梳头大众网见习记者 李鑫鹏 通讯员 张启慧 济宁报道“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身边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不求回报。”5月6日,嘉祥县纸坊镇梁山村居民这样评价高爱香。高爱香是纸坊镇梁山村的一名村民。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原标题:“老一辈人不易,再苦不能苦老人”新余好媳妇张小庆32年如一日照料行动不便的公婆11月3日,在新余市仙女湖区欧里镇木村村,村民张小庆一大早就起床为行动不便的公婆穿衣、洗漱……如此悉心照料身患重病的公婆,张小庆已坚持32年,这位普通农妇用爱和
6月24日,兴安社区在网格群发布一封表扬信,称赞多年照顾瘫痪婆婆的居民王晓华,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值得大家学习。在群里看到这一消息后,社区居民们纷纷点赞。 王晓华现年55岁,是兴安厂一名普通退休职工。结婚28年,一直与公婆一起生活,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在巴南区莲花街道广益街社区,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50多岁的宋秀红搀着一位老婆婆慢步行走在街头,二人面带微笑,温馨暖心。不认识她们的人都会以为这是平常的母女散步,殊不知,这日常的场景,背后是孝顺儿媳对植物人婆婆十多年的精心照料。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通讯员 赵炳长 吴淑君湖北黄冈红安县七里坪镇典明村有位孝顺儿媳陈勤荣,今年71岁,40多年来,一直精心照顾双目失明的婆婆石生桂,尽管丈夫又聋又哑,丈夫的哥哥是智力障碍者,她仍不离不弃,勉力维系着这个家。
婆婆卧病三年来,儿媳妇尽心尽力、全心全意的伺候和照顾,良好的婆媳关系,是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婆婆髋骨骨折后,在家卧床静养了3年时间,儿媳妇尽心尽力陪护和照顾了婆婆3年的时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承担起了自己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