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古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宝物”。端午时节,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艾叶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艾叶为灸用材料,又名冰台。艾草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经不同炮制方法,艾叶可产生不同的功效。
三伏天是一年之内阳气最充足的时间,如果能把握住这几十天,把身体里的寒邪给驱散,那接下来的一年,你的身体都会很健康,更不容易怕冷、生病,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有寒邪就有能够克制它的东西,中药里有不少能够驱散寒邪的药草,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被称为纯阳之草的艾草。
端午时节,艾草飘香。要说有一种植物自带传统民俗文化IP的,那必是艾草。它长在荒地、路旁、遍布山坡,隐匿在林缘和灌丛中,对生存环境说得上毫无要求,朴实低调极致到了“小透明”。但初夏一至,其存在感又迅速彰显开来。
艾草又称艾蒿,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语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当端午节之际,都有家中门窗悬挂艾草或燃烧艾草的习俗。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许多家庭已经养成用艾草泡脚的习惯,以达到消毒止痒、安神安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