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安门城楼一大秘闻,这里悬挂过12个人的画像,毛主席竟不是“第一人”。天安门城楼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能够将画像悬挂在这里,都是历史留名的存在。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曾经悬挂过一位“毫不相干”的外国人。天安门上挂过的画像都有谁?
1966年10月1日,这是新中国成立17周年的日子,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当天,全国各地150万人组成了游行队伍,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周边,大家以方阵的形式走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也寄托着公民的归属感。如果你回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所有镜头记录,你会发现,那天国旗飘扬、国歌嘹亮,但是天安门城楼上唯独没有国徽的身影……这是怎么回事?别急,小新带你“解密”!
天安门城楼两条标语的背后竟有那么多故事天安门城楼最醒目的,莫过于中间城门上方悬挂的毛主席巨幅画像了。再则便是画像边对称的那两条大标语了。若论标语之最,这两条或许可称得上新中国第一了吧!然,或许您有所不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不但天安门悬挂的画像不同,标语也不同。
1949年2月12日,是元宵节。这一天,以天安门为主会场,召开了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张奚若、许德珩、黎锦熙、严景耀、刘一峰、卢联贵、程子华、李葆华、徐冰、钱俊瑞等17人组成主席团,坐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皇城四个门为: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叫“承天门”,意为“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名“天安门”。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外开放。
这个国庆假期很多游客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一起见证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一起表白伟大的祖国天安门广场被喻为祖国的“心脏”来这里打个卡是很多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前不久我们发布【征集令】诚邀大家参与“我和天安门有张合影”征集活动这几天我们收到了许多网友的投稿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下一个难忘的瞬间每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