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介绍,雨水节气天气渐暖、降水开始增多,湿气也逐渐加重,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一时期的健康保健重点在健脾祛湿,尤其南方。
发布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摄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明天是雨水节气,“天气逐渐回暖,降水开始增多,空气中的湿气也逐渐加重,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这时候健康保健的重点是在健脾祛湿,尤其是在南方。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开始,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它也代表着一年的开始。立春养生以养肝升阳为主,生活起居注意早睡早起;着装要“春捂”以保暖;天气好的时候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多舒展身体,驱散一下冬天的寒气。
今天是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季的第六个节气。大寒正值“四九”期间,俗语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此时是南北方天气最冷的时候。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提醒,大寒时节除防风防冻外,更应规律饮食,保护脾胃。
来源:健康中国 雨水保健 重在健脾祛湿雨水节气,天气渐暖、降水开始增多,湿气也逐渐加重,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一时期的养生重在健脾祛湿。中医认为,多甘少酸健脾阳是雨水节气的主要饮食原则。大家应少吃山楂、乌梅等酸味食物,多吃大枣、山药等甘味食物。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今日(18日)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时节,乍暖还寒,降水逐渐开始增多,故名雨水。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来源:人民日报 中医认为,春季的养生原则是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调养阳气,保持心情舒畅,以助生发之气。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焦虑。养血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内容。
所有人都需要祛湿吗?不一定。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表示,雨水将至,天气逐渐回暖,降水增多,空气中的湿气也逐渐加重,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这时候健康保健的重点是健脾祛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祛湿。
来源:新华网 2月18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天气渐暖,降水增多,湿气也逐渐加重。这一时期如何保持身体健康?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来源:【华声在线】流感、新冠、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防范六大“春季病”,专家为你开“良方”“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隐匿的病毒也早已蠢蠢欲动,伺机侵入人体内,特别是流感、新冠、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