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过后秋意冷,前些日子还在穿短袖,这不一下就冷了起来,相信很多人这几天都在忙着整理厚衣服。关于秋季的到来,有个词叫“一叶知秋”,通过一片树叶的凋落,就能感知到秋天的到来,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细微的迹象让人察觉。有人提问:一叶知秋的叶,指的是什么树叶?
来源:【农民日报】PART 01食物隐含的回忆“乐享初夏味蕾盛宴,饕餮一盘时光荏苒!”镶嵌在闹市区街巷的一家早点店,门前挺立着“时鲜快递”招牌,写着这样的字,让人疑惑。推开对折移动门,内里坐满了食客,大家低头吃着油饼,喝着胡辣汤。
古人常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荏苒”一词在文人的笔墨中颇为常见,也被现代人常挂口中,却鲜有人知道它具体的含义。其实它指的是一种很有名的植物,同时也是中医颇为喜爱的一味草药——紫苏。紫苏,古称“荏”,又有红苏、香苏、赤苏等名,是唇形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国,紫苏与人的生活历史悠久,在中国周边许多国家也有栽种和食用。荏的本意指的是白苏,就是开白话的那种,其实,紫苏的变异性极强,几乎换一个生长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变种,这么说来,紫苏的适应性就不是一般的强了。
夏季到了,在东北满族传统食谱上,会有一种叫做“苏子叶饽饽”的食品摆上餐桌,这是一种粘食品,用大、小黄米,粘高粱米、粘玉米,粘大米等的米,用水泡制,再水磨磨成面子,将面子包以用小豆等煮熟的豆泥馅,最后外面包上苏子叶,然后上锅蒸熟,凉后吃,这就叫“苏子叶饽饽”,简称“苏子叶”。
记得小时候,每逢年节,母亲都要精心地制作一种美食,只见她事先将一种植物的籽洗搓干净,然后去皮,压碎,加上土蜂蜜和荞面,将它们搅拌均匀,用擀面杖将它擀成一种饼状, 然后放进锅里烘干,切成小菱形,供我们自己吃,还可年后招待客人。
因为最近,我从网上看到湖南人,都说紫苏的味道很好,经不住诱惑,昨天我在熬大米粥时,就把卖鱼的给的几片紫苏的叶子,摘下来放到了电压力锅里,和大米一块熬了一次粥,可能是因为我熬大米粥时,加了点剩菜,影响了紫苏的味道,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紫苏的味道,有有多么地好闻。
当前,夏收过后,正值麦后移栽荏的黄金期,走进正宁县农业农村局和正宁县泾禾鸿源种植家庭农场合作建办的解家川村麦后移栽荏500亩新品种示范种植点,村民正在抢时抢墒、合理密植、移栽壮苗、及时补苗,中耕除草,一片如火如荼的移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