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的通知。中央决定,中央纪委共设置47家派驻机构,其中,综合派驻27家、单独派驻20家,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
派驻监督是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我们党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派驻监督的探索,几十年风雨兼程,几代人艰辛努力,派驻监督的探索实践与时俱进,成果丰硕,昭示了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一、探索和初创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早在1927年就设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探索未知,解锁见识新高度!'知识说说',你的知识充电站,每日精选干货,让思想不再设限。关注账号,与求知者并肩,让智慧的光芒照亮你的每一天!文| 老胡编| 老胡中国历史上的纪检监察制度,作为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发展演进及其历史价值。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战国、秦汉时期产生、发展并成熟。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发展演进中,我国的监察制度几经变革,逐渐形成了制度规范、体制完备、运行高效的监督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官员管理、减少贪腐问题、促进决策科学等方面曾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到春秋战国时,根据《史记》“执法在傍,御史在后”的记载可见。此后的悠悠岁月屡经王朝更替,监察制度作为皇权的执行者与守门人,它与日渐集中的中央政权一起,经历了一次次的发展、壮大,到了明朝时期,终于到达了空前的盛况与顶峰,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三司分立也带来了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的负面影响,督抚制度因此而逐渐建立,成为明清时期地方监察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方监察中的权威性、独立性、监察权行使的规范性、以及对督抚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的严密性,对当时地方监察和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古代监察文化汲其精华,对于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涵养崇尚廉洁、求真务实的良好社会风尚,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供给,切实推动廉洁家风建设,有效推进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时代价值。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明朝尤为重视监察制度的建立和运转。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之初有言:“纪纲法度,为治之本,所以振纪纲、明法度者,则在台宪。”有明一代,监察制度已形成一整套运行严密的系统:对外自成体系、覆盖全面;对内相互制约、严选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