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悲天悯人、李宗盛豁达沧桑,他们都是打开时代大门的歌者,也是赋予华语音乐灵魂的创作者,无愧“丰碑级”教父的头衔。论及罗大佑和李宗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华语歌坛的璀璨篇章。陈淑桦,就这样写好了她的结局。
1981年,郑怡“截胡”好友苏来写给李建复的作品《月琴》,成为台湾校园民歌时代的“民歌天后”。1984年,郑怡与写给自己作品《结束》的李宗盛结束恋人关系。1991年,郑怡在可登唱片发行完自己最后一张新专辑《天堂》,从歌手跨界到主持界,成为一名电台DJ。
文/董小姐原创文章,谢绝转载董小姐按:此文是重拾经典系列的第三部,前两篇文章收到了许多朋友的热情反馈,董小姐甚感欣慰,让我知道自己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这里一并谢过大家的支持。行文之前,董小姐先对前面两篇文章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方便朋友们回顾和阅读。
有些歌手,就像流星,在华语乐坛的星空中划过,陷于沉寂,被人遗忘。有些歌手,就像恒星,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光芒万丈,在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虽然光辉不是最闪耀,但依然举足轻重。恒星一样的歌手,在华语乐坛有很多,比如“金嗓子”周旋,比如“永远的天后”邓丽君,比如“香港之莺”徐小凤,比如。。。
所以我们凡人首先接纳自己有情的一面,顺势而为,遵循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养老等人生规律,同时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精神修为,智慧增多,经历越多,就渐渐明白“空”的意义,想开了自会活得自在洒脱。凡夫俗子的我们幸运是生来就有七情六欲,色身香味触法都有,不幸的也是感受太多太乱,容易迷失
资本力量之下,这几年的国漫像坐着火箭一样,野性发展。发展到《白蛇2:青蛇劫起》,终于有了围观全程,全程ORZ式的惊喜。这部大银幕动画,不仅仅完成了技术上的跨阶式升级,实现了国产动画片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拉满的视觉奇观,也有情节上的大胆超越,敢做敢想。
1993年,我才进入幼儿园,那时在农村生活的我对香港这个字眼还很陌生,香港的电影也离我很远,直到后来随着VCD的兴起,村里人掀起聚在一起用VCD看光盘的风潮,香港电影才逐渐走入我们的视线,虽然如此,但我看到的香港电影仍旧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