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沦陷,日军沿着长江向西南大规模进攻,防御的129个师、110万国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至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一线希望,却是滞留在宜昌城内的9万吨重要战略器材,如果不是民生轮船公司的卢作孚科学部署,舍命运送,导演了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历史或将被改写。
他年少时家穷辍学,最高学历小学毕业,但是终身自学,著作等身;他编过教材、做过中学教员、当过报社记者;他兴办通俗教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院;他创办民生公司,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为抗战时期中国经济、文化血脉的存续,以及抗战大后方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被誉为“船王”的卢作
1925 年,32 岁的卢作孚筹办了民生公司, 从一条船起步,用了不到10 年时间,民生公司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宜昌大撤退中的表现足以让其名垂史册。
抗战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爱国商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出钱出力,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救国救民。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民生实业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他白手起家,凭一己之力,创建国家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
他是“中国船王”。凭一艘小船起家,竟敢争雄于列强、一统长江航线?他是“北碚之父”。穷乡僻壤,盗匪横行,竟成重庆后花园、三千名流咸至?他是“教育家”。小学毕业,竟撰写中学数学教材,与陶行知等教育家谈笑风生?他更是“爱国者”。
来源:【重庆日报网】4月14日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为纪念卢作孚在运输航运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强创作完成了雕塑作品《伟大的民族之船》。
悠悠长江,奔腾不息,见证着沿岸变迁,记录着时代发展。千年文脉赓续,浪花淘尽英雄。一位名叫卢作孚的重庆人,凭着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在时代的大潮中奋力搏击,从一艘民生轮起家,通过与外国航运势力竞争,统一了川江航运,收回了内河航权,有着“中国船王”的美誉。
“他是学者,他是企业家,他是中国船王…”伴随着一阵船鸣声,纪录片《卢作孚》的故事也拉开序幕。今天(23)下午,由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倾力打造的“渝”派精品纪录片《卢作孚》首映礼于渝中区龙湖时代天街举行。
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农业农村研究院联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开展2024年“作孚村士”助力乡村振兴暑期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