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青海这一4000米高海拔地区,又创下了让21台新能源设备投运的全新纪录,并助力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除了能为中国提供大量电能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据日本《每日新闻》1月10日报道,随着“脱碳”成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世界性课题,“中国制造”在关键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正风靡全球。在中国,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新能源发电自给自足,5G网络全覆盖,这个养殖平台如此智能6月29日上午,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交付暨投产仪式在珠海桂山蜘洲岛海域举行,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设计并投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4年9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9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达到40.7%。
记者今天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了解到,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24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6%,我国能源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原标题: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超煤电(新数据 新看点)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7.1亿千瓦记者23日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悉: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3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4%。
记者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了解到,今年前两个月,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持续提速,电源结构加速向多元化、绿色化转变,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绝对主体。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2月底,我国煤电装机占比已降至39.3%。
3月1日,我国在南极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成功发电,全球首次实现了氢能技术在南极环境下的应用。这款燃料电池诞生于地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国氢科技下属公司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绿动”)。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从高空俯瞰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地上布满一个个“蔬菜大棚”,不过里面种的不是蔬菜瓜果,而是由数千块光伏板组成的光伏发电场——这是铜梁区与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共同建设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3月1日,由国家电投集团国氢科技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台南极氢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在中国第5个南极站——秦岭科考站成功发出第一度电,全球首次实现了氢能技术在南极环境下的应用。而这款在极地环境下“过冬”的“氢腾”发电燃料电池,正是在济南起步区下线的产品。
3月1日,全球首台南极氢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在中国第5个南极站——秦岭科考站成功发出第一度电,这是氢能技术在南极环境下的首次成功应用。据悉,这款氢燃料电池——“氢腾”由国氢科技旗下的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绿动”)自主研发制造。“氢腾”到底有何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