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晋平公时期,晋国是各诸侯国的盟主,各国交纳的币帛负担很重。子产是郑国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就这种状况采取了寄书说理的方式,利用晋国想极力保住盟主地位和希望得到美好声誉的心理,阐明“重币”与“轻币”的关系,使晋国不得不减轻了对诸侯国的剥削。
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在重读《古文观止》卷二左传选文,并作一些补充注释的工作。工作量很大,没日没夜一字一句地读、想、琢磨和咀嚼。卷二共十六篇文章,我以为更比卷一要难。按照《东周列国志》蔡元放的评点说,卷二全部是外交专对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外交部的外交公文。
但是坏就坏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坏了“政治规矩”,而且不止一次赤裸裸地干涉别国内政,所以千百年来被人骂来骂去,动辄以“贼”称呼,反倒是那个占了人家荆州不还,跑到西川不走的著名“老赖”刘备成了大好人。平心而论,曹操是有点冤,但也不算太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做事多了,难免犯错多,当然挨骂就多。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创作背景: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齐孝公率军攻打鲁国,齐强鲁弱,又适逢鲁国发生饥荒,根本无力抵挡,形势十分危急。鲁僖公派遣展喜迎上前去犒劳齐军。由于展喜的机智善辩,从容应对,终于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孝公无言以对,不得不收兵还师,从而解救了国家的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