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联合财政部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气象领域专家、媒体记者组成调研组,探索农业气候资源潜力与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先后赴黑龙江、陕西、江西等地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调研,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 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访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试点工作进展。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中国农业科学院资划所专家谈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求摸清一项农业家底——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作为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抓手之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前期研究,健全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等。
作者:杨亚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明确提出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相关工作。
【来源:江西省农业农村厅_部门动态】8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士诚副研究员到省红壤种质所开展合作交流。在省红壤种质所科技人员的陪同下,赵士诚副研究员观摩了双方合作实施的柑橘钾镁肥田间试验,一一比较了各个处理的柑橘长势。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8月29日上午,2024数博会“数算一体,驱动未来”交流活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农业数据从哪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史云在会上说,农业是一个非标行业,来数据的方面很多,这六个维度,构成了农业数据获取的来源。
“自1984年至2013年,中国的水稻种植北界往北移动了近25公里。”一项关于农作物时空变化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地被人们所感知,而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农业尤其如此。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4年第2期作者:韩昕儒,王秀东,王济民,袁龙江,梅旭荣,吴孔明来源:新时期种植业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4,26(2):92-102.编者按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种植业产品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关键。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1日电(记者 许婧)“在未来,我国在推进农业强国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自己’,还要‘开放世界’‘帮助朋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教授10日在上海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9日由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双循环视角下的新型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键要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高效流动,要科学抓住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重点区域,加强中心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