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日战争,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岁月,想起那些用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的英雄儿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曾有过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他们身着仿德式军装,头戴德式钢盔,手持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武器,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就是——国民革命军德械师。
实际上国民党军里面没有德械师的叫法,这是网上根据第一印象自然而然叫出名的。他们用的中正式步枪,你也可以叫他们国械师:用的捷克式轻机枪,你也可以叫他们捷克师,有的炮兵营用的大正六年式山炮,是不是也可以叫日械师?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和德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双方的经济和军事往来非常密切,借助着德国的军事工业,国民政府按照德国军队标准,使用部分德国武器组建了一批德械师,那么蒋介石组建的德械师和真正的德国师有多大的区别呢?
德械师,作为民国政府在抗战前重金打造的一支国防常备军,在抗战期间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30年开始,中德进入军事合作蜜月期,中国为德国提供重要战略金属—钨,而德国需要向中国派遣军事教官,出口德制各类轻重武器,协助中国组建建制化步兵师,巩固中国国防实力。
1933年,中德正式进入军事蜜月合作期。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接受德国塞克特上将的《陆军改革建议书》,整编60个精锐常备师,并挑选教导总队为试点部队,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改编。没错,大名鼎鼎的德械师(“德式调整师”其实更加符合),由此登上民国历史舞台。
一天后,他们开始奔赴前线,目标直指日本海军在上海的司令部,当街头出现一辆辆德式坦克战车、德式榴弹炮铺天盖地向敌人阵地飞去时,前线的日军指挥官都惊呼:在上海,我们遇到的是一场德国式的战争,而他们所面对的便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德械师。
抗日战争中要说国内最好的部队,那就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德械师,例如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和中央军教导总队等这样的部队。虽然叫做“德械部队”,但并非部队全员都用德式装备,除了少量的火炮、装甲车和部分枪械是引进德国的外,其他的只能说是仿德式。
咱们上期文章解析了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步兵中队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那这期文章就再来说说抗战时期,国军一个步兵连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不过当时的国军也分三六九等,有地方军和中央军两大方面。地方军俗称“杂牌军”,原本都是收编军阀的部队,不同地区的部队编制和武器装备也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