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通讯员 程国辉 时至小雪节气前后,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三合镇境内的湖北番茄公社数字农场智慧大棚里,一串串鲜红和青绿色的小番茄挂满枝头,生机盎然,引得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这里种植的小番茄口感好、质量好,双休和家人朋友们来采摘,也带些回去给邻居同事解解馋!
10多年前,阳光玫瑰葡萄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每斤价格最高达到200元。近几年,应城市三合镇番茄公社数字农场通过引进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将阳光玫瑰葡萄价格降到15元左右一斤,让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阳光玫瑰葡萄的美味。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代金 向钊)巍巍白兆山,悠悠府河水。2月26日,在白兆山东麓的烟店镇李白村农业产业园塑料大棚里,近2米高的大棚里长满一人多高绿油油的藤蔓。藤蔓上一串串樱桃番茄宛如一串串葡萄,红的似小灯笼,青的如橄榄果。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何博、李梦婷)炎热的夏天是酸甜解腻的小番茄集中上市的时候,这些小番茄不仅个头、颜色相似,口感也差不多,就好像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一般,它们是怎么种出来的呢?在孝感应城的番茄公社,记者找到了小番茄标准化的原因。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住在“番茄别墅”里的小番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琦 李梦婷 杨晔 严琴)5月18日,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暨应城市第三届生态养生文化旅游节在杨岭镇楚珍园景区举行,活动以“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为主题,推出簪花节、落雁晚集、音乐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和多项惠民措施,吸引游客畅游应城,感受幸福生
4月7日至9日,省政协主席孙伟在随州广水市、孝感应城市和云梦县,深入调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环境安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发挥政协职能优势,积极履职尽责、有效促进落实,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凝心聚力。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琦 通讯员杨运涛 9月2日,记者从应城市获悉,日前应城市签约两个重大文旅项目,首期投资额32亿元。在8月30日举行的招商引资重大文旅项目专场签约仪式上,应城市与九州通集团、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本报记者 魏昊星 冯璇 李梦婷乐见穗满万顷黄,沃土千里尽欢畅。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在湖北省应城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群众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等齐聚应城,共庆丰收成果。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王琦、李梦婷)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简简单单四划,构成文化之“文”汉字;铸魂、惠民、赋能、兴业,端端正正四步,阐明应城文化发展路径。近年来,应城市深入挖掘整合悠久深厚、意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持续将文化的力量熔铸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丁浩文)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黄金周。近日,备受瞩目的应城市番茄公社飞鸟露营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新选择,迅速成为国庆期间旅游热门目的地。
9月22日,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场活动在应城举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许多新景象: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大数据成为新农资、智能农机成为好帮手。
本报记者 魏昊星冯璇 孙缙 王璇三分种、七分管。“夏管”时节,在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上河村祥丰家庭农场里,水稻叶片舒展,一派绿意盎然。农场里的试验田被整齐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每一块都标注着试验编号,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一次性施肥的减肥效果正在这里测试。
应城城区航拍。(李鸿飞 摄)应城市杨河镇马堰村高标准农田。(郑毅 摄)云图控股应城基地。(郑毅 摄)应城宏宜科技有限公司。(胡浩 摄)湖北三棵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何博 摄)黄滩酱油生产基地。(冯璇 摄)应城市城中街道新河社区。
近年来,中共湖北孝感安陆市委统战部创新实践载体,依托独有的李白文化资源禀赋和良好生态环境,将烟店镇烟店村李白文化与田园资源有机融合,不断探索“统战+”工作模式,创新打造“李白村”工作品牌,持续巩固统一战线服务基层功能优势,不断为乡村振兴汇聚智慧力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汪秋萍、李欣荟、罗陈文)近年来,应城市三合镇以数字农业为引擎,通过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农业逐步走向智能化、数字化,数字农业还带动了酿酒原材料种植、豆皮加工等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按下了“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