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是微观世界中的主角,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每个角落,其实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颠覆常识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最知名的应该就是“量子纠缠”现象了,有人用这个现象来比喻爱情,也有人认为这个现象和“心灵感应”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
刚刚,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今年的物理学奖颁向量子纠缠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约翰·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并以此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换言之,他们成功证明了爱因斯坦是错的。
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兰·阿斯佩、约翰·克劳泽和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确立对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成就。
随着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落下帷幕,人类似乎离证明世界是虚拟存在的说法又进了一步。首先,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何为“量子纠缠”——即两个分离相隔无论多远的粒子,在量子纠缠的作用下,其中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也会同一时间发生相同的变化,就好像是心灵感应一般。
科技日报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刘霞)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紧凑缪子线圈(CMS)实验合作组织报告称,他们首次确认了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顶夸克之间的量子纠缠,为探索世界的量子本质提供了新视角。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CMS 物理分析总结》杂志。
据新华社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对于一般人来说,量子科学和量子纠缠是极为高端的理论,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懂得和理解。
郑扬洋人类进步的历史与信息加工的能力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从观察了解自然界日夜交替和季节规律开始,发展到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加速学习和数据处理,计算技术的进步居功至伟。大模型引发的AIGC也是在大幅提升运算速度的GPU出现后,才出现了井喷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