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第一个周六,前晚刚出差返沪的刘明耀,一早就出现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生命科学学院的办公室,与团队成员讨论科研问题,再赶去见一位投资人,紧接着回公司开项目推进会。他精力充沛、脚步飞快。对刘明耀来说,科研就是争分夺秒,科技创新企业也需要全速前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继小分子和大分子靶向疗法之后,细胞基因治疗(CGT)正在成为最新一代精准医疗手段,以传统药物难以比拟的长期疗效和治愈潜力,为治疗肿瘤、罕见病、慢性疾病以及其他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各类重磅政策相继出台支持CGT产业发展。
近期,上海宇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家刘明耀教授、卢伟强研究员团队在GPCR药物研发领域再取突破,二人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药物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上,并被选为期刊主封面。
10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教授团队合作开发并命名了一种精准且安全的新型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9,能够有效解决临床应用存在的各类脱靶隐患和安全性问题,理论上将为近50%遗传致病性单核苷酸变异的纠正提供新的精准靶向工具。
在与研究结果同期发布的期刊评论中,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癌症生物学家以《Base editing goes into hyperdrive》为题,指出这项 “‘超级编辑器’为疾病建模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工具。
研究结果以“Regulationof body length and bone mass by Gpr126/Adgrg6”为题,2020年3月20日发表于《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是由海南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及美国赛缪尔魏克斯曼癌症研究基金会三方共同创建的中美合作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并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设有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临床与转化医学分中心。
8月31日,国际著名科研期刊《自然》在线刊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题为“Non-viral, specifically targeted CAR-T cells achieve high safety and efficacy in B-NHL”的最新成果。
2023年2月17日,在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耀生物”)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治疗产品(管线代号:BRL-101)的多中心1期注册性临床试验中,招募的首例成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被治愈,据介绍,该患者已于2023年1月1
近日,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评选的2024年国内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上海科学家和医生合作的“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获突破”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这一突破同时入选了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愈曙光初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团队、华东师范大学刘明耀教授团队共同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了淋巴瘤治疗新“武器”,研究成果于8月3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上,更多淋巴瘤患者有望通过这项技术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