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树上果子林下菇,种出北宅新业态在崂山区北宅街道,一群蘑菇种植人用智慧和汗水,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富民路。原本宁静的冬闲时光变得热闹,土地上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宗东北元蘑试种成功15日,记者走进青岛千弘食用菌生态种植基地。一踏进大棚,蘑菇香气扑面而来。
1月9日,腊月初十,已是临朐县樱桃大棚农闲时节。但在城关街道西安村的一个樱桃棚内,主人孙志高和妻子李萍却忙个不停:树下试种的赤松茸刚进入采收期,两人既要忙着采、卖蘑菇,还要接待诸多观摩的客人。孙志高和妻子李萍正在采收赤松茸。
程洪杰在青岛、北京、济宁等地工作多年后,带着积累了14年的食用菌生产研发经验,结束漂泊,与爱人一起回到临沭县曹庄镇,从事食用菌菌种的培育与销售。程洪杰介绍,他培育的菌种中,红平菇、榆黄菇、白平菇等平菇类菌种最受欢迎。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哎呀,快看看,这蘑菇长得好啊。”10月16日,在崂山北宅下葛场村山上的精品果园里,4位原本上山摘猕猴桃的市民,看上了猕猴桃树下种的蘑菇,一人买了两三斤带下山。在北宅,正有更多村子像下葛场村一样,尝试在猕猴桃树、樱桃树等果树下种植菌菇类作物,让闲置地生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通讯员 尚志伟“好大的一颗菇!足足有1斤多!”种植户孙志高兴奋地说。进入腊月,大棚里的樱桃树早已进入落叶休眠期,而在城关街道“樱悦田园”片区的“林下经济”食用菌试点种植棚里,一株株赤松茸正从樱桃树下竞相冒出,呈现出了勃然迸发的生机。
“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吕氏春秋·本味篇》蘑菇,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食用历史。到底有多悠久呢?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吃蘑菇的文字记载。至于什么我国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蘑菇的,那估计会更久更久更久。蘑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价格非常神奇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