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米色长衫,卷尺挂在脖子上,蹬着老克勒皮鞋,红帮裁缝吕方站在自己的红帮改衣坊里,别有韵味。我知道文化需要分享,希望有机会,相关部门可以给一个空间,打造一个可互动的博物馆,我愿意无偿捐赠这些老物件,让它们有新家,也可以让更多人来互动体验。
原标题:街角守艺人 | 海口有个5旬“改衣娘” 巧手妙艺缝补20多年为邻里做“佳衣”编者按: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积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小修小补”摊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裁缝这门手艺活并没有消失。人们穿着的衣服出现一点小问题不舍丢弃,或网购衣服不合身懒得退换时,就会找裁缝进行简单的修改,改衣店因此重新焕发了活力。黄恩玉正在细心地为顾客改衣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慧仙地下自行车库入口处的店面。 记者 黄慧仙 摄在杭州庆春路衣之家城市奥特莱斯商场旁的地下自行车库一层处,“藏”着一家小小的服装改制店。大衣崩了扣子,档裂了缝,或是裤长、袖长不合适,衣服不合身,几位老师傅都能“妙手回春”。
去年7月,汪艺在武汉开了一家小店,个人定制、团体定制,创意改衣成为小店的主要业务。创意改衣是通过再设计,赋予旧衣服新的模样,今年元月到11月,汪艺改造了1300多件衣服,顾客以90后00后为主,武汉和外地各占一半。
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我在网上刷到了一家可以改衣服的小店,我抱着侥幸心理跟她联系过后,她说我这件羊毛大衣可以改造,并且还保证说给我改的好看,我当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但我想着,反正放在家里也不穿,干脆就花点钱试试吧,万一改造成功了,不是白得一件衣服吗!
海口街头那些“小匠人”系列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艺好不愁摊位偏在海口解放西路西门外北巷的一隅有个已存在15年的修改衣服摊位摊主是58岁的王春梅大姐王大姐凭靠熟练的裁缝技巧每天为街坊邻居和周边服装店“改衣”、缝衣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改衣娘”不仅支撑起家庭生活还供两个孩子念完了大学王春梅
退休以后,我热衷于修改衣服。把以前有些面料很好,但是款式过时的衣服改成现在流行的款式。特别是在网上关注了很多老师傅的改衣视频,不仅学习了改衣服的经验,也开拓了我的改衣思路。因此乐此不疲,经过不断的尝试,让自己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也让自己很多件沉睡的衣服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衣裤坏了或不合身了,扔掉太可惜;想给衣裤收个腰、改个短,裁缝店却总是不太好找。好不容易碰到个小裁缝铺,店家还随口要价。再说了,把昂贵的衣服拿到小铺子里改也有些不放心。北京的老字号品牌正在探索解决改衣这件颇为“闹心”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