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在兰州一家近视防控机构拍摄的“哺光仪”配合苗方手法理疗前后的宣传“效果图”。 (记者 梁军 摄)暑期临近,近视防控治疗又成了家长关注的热点。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
哺光仪是一种以650nm激光为治疗手段的近视防控设备,前几年被广泛应用于近视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少数难治性弱视的孩子身上,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也发生了几例尚未查明原因的眼底问题,为此去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文件,将哺光仪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禁止在非医疗机构的眼镜店、视光中心和视
记者 刘震 台雪超花两万多租用“护眼神器”,商家本承诺使用后近视不会加重;结果使用数月后,近视涨了50度……双方因此就退费一事扯皮。近年来,社会对青少年近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类“护眼神器”也大行其道,其中哺光仪(也称“补光仪”)就是其中之一。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造成近129万人受灾,倒塌或严重受损的房屋超过20万间。暴雨在山区引发洪涝灾害,大量灾民被转移至安置点,等待重返家园。
近视防治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生意,部分机构良莠不齐,有的缺乏医疗资质行治疗之实,有的打着“治愈近视”旗号销售各种套餐,效果不明,费用高昂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琴 谷训 周闻韬近期,医院眼科门诊迎来青少年患者就诊高峰,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近视防治机构生意火热,“治愈近视”等广告词吸
会议现场。近视防控圆桌卫星会。红网时刻新闻9月8日讯(记者 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暌违三年,中国眼科界终于迎来全国线下大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2023)于9月6-10日在长沙顺利召开。
暑期临近,近视防控治疗又成了家长关注的热点。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记者了解到,目前没有一款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也无科学证据支持其疗效。
随着近视的低龄化,不少家长急切地希望为孩子寻求一些改变之道。从叶黄素软糖、护眼片,到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再到各种护眼贴、哺光仪、拉远镜、大路灯……这些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的产品琳琅满目,为他们提供了五花八门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