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洞口县水东镇杨湾村,一块看似普通的石碑,静静地矗立在田野之间,它朴实无华,历经风雨侵蚀,碑文已有些模糊不清,就是这样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却在2001年它的意外出土后,在平静的历史长河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公案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块石碑,就是“蔡锷分路碑”,而它所牵动的,正是关于民国风云人物蔡锷将军的出生地之谜。
蔡锷生平1882年,出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1894年,中秀才;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自此受梁启超影响终身;1899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求学;1899年,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学习;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到日本
小时候看过王心刚、张瑜演绎的蔡锷、小凤仙从拔剑四顾、知音难觅的怅惘,到灯火阑珊、高山流水的影片《知音》,曾拨动过无数观众的心弦。岳麓山在这一天举行了中国走向共和之后的第一场国葬,成为第一个国葬礼遇的人,正是著名的护国将军蔡锷。
葬在岳麓山上民国元勋之中,最为出名的当数黄兴与蔡锷,他们都是湖南人。长沙城内也有黄兴路和蔡锷路,十几年之前,这两条路还是长沙市内最繁华的地区,可见这两位名人的影响力。关于这两位革命元勋的事迹及友谊,已经有浩如烟海的文章及文字描述,用不着我再来费笔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