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正月的洛阳,曹操已经是66岁的高龄,因一生操劳,加上杂病缠身,躺在床上时进气不比出气多,那时他看着帐顶感叹了一句令后人想来,竟万般愁思千种愧疚的话:“我这一生自问谁也不负,没有遗憾,但唯独不知黄泉之下,子脩问我‘我母所在’,那一刻我该如何回答!
明清以后,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和三国戏曲的广泛传播,曹操由历史人物而成为文学典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少有人深入到曹操的内心,读懂他身处乱世变局的道德观念与人生哲学。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几乎将他钉在自私残酷的位置上无法翻身。
许都,曹操得到了徐州的密报。“大耳贼竟敢杀我车胄!”曹操大怒,不过他怒的不是刘备杀了车胄,而是刘备撕破脸皮不跟自己干了,枉自己如此苦心栽培他!秉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原则,曹操决定出兵灭了刘备。“我欲要出兵征讨刘备,尔等意下如何。”“可袁绍在北虎视眈眈,现在去征讨刘备,恐怕...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