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久前网络上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网友的回答是,看到农民工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其次就是辛苦和劳累。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相同条件下,能选择更为轻松的工作,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成为一位农民工,因为要整日的在露天条件下工作,春天和秋天还好。
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为咱穷人发声了,你看北大的工地上那些带着头盔拿着饭盒的工人们,他们风餐露宿,为了赶工期,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滴水成冰的天气手都冻烂了,他们是最努力的一群人,然而他们却是穷人,我不忍心说他们是穷人,只能说他们是财富的匮乏者。
对阅读保持饥饿感。——北大教授戴锦华细数各大名校网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锦华一定榜上有名。大多数人认识戴锦华教授,都是通过电影,当然,我也不例外。曾看过一段“戴锦华教授讲电影”的课程,从专业角度剖析一部电影,戴教授的风采曾一度让我痴迷。
戴锦华不喜欢“戴爷”这个称呼,“我觉得很粗鄙。这后面是显而易见的父权和男权意味。”这个称号源自1980年代,戴锦华从北大毕业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几位青年教师看不惯电影圈的“爷”,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觉得可以把那些大爷取代。
马克·费舍,英国年轻人热爱的思想家,被国外媒体誉为“当代本雅明”。西班牙《国家报》称费舍“是最能与2008年经济衰退后年轻一代的不满联系在一起的人。这种联系是通过公开处理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选择一种写作风格建立的。
如果我们考察性别的其他方面,那么在全球方面,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持续或缓或慢的倒退,所有弱势群体的权益都在被剥夺,女性虽然也经常被定义为弱势群体,但在当下女性除了兼顾家庭,在职场上也是叱咤风云,为什么性别议题仍然能够,在整体的文化工业,文化生产当中留存下来,是他的批判力度被削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