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患者适用免疫治疗?主要分子标志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研究MSI⁃H或dMMR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筛选的主要分子标志物。KEYNOTE⁃016研究中,mCRC中的dMMR或 MSI⁃H 患者使用 PD⁃1(帕博利珠单抗)后,客观缓解率(ORR)高 达 40%,pMMR患者无效。
中新网天津3月14日电 (孙玲玲 焦德芳 郝夏冉)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日前,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春婉团队成功研发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纳米》。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理。
近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徐瑞华教授牵头开展的II/I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ASTRUM-015)的II期阶段数据,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的综合性医学旗舰期刊MED正式发表。
“12名直肠癌患者在接受了一款创新免疫疗法后,获得了100%的临床完全缓解率。”据此前的数据显示,即便是PD-1领域处于全球销售额首位的K药,在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完全缓解率也仅有21%,这一数据似乎为广大直肠癌肿瘤患者带来曙光,事实果真如此吗?
魏正强教授:把握结直肠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格局,打造重医附一诊疗特色编者按: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结直肠癌已跃升为我国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为进一步寻求治愈,免疫治疗的崛起为结直肠癌的转化降期、谋求更多手术机会带来了希望,在辅助治疗领域也在不断开拓前行。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丁培荣、张晓实、潘志忠教授领衔的多中心团队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局部晚期直肠癌,通过PD-1抗体免疫治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可避免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到器官功能保全和长期治愈的目的。
南都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骆衍新、禹汇川团队在直肠癌临床诊疗领域发布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多模态评估在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据了解,按照此方向实施的新方案有望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
10月14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O药)与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Y药)的双免疫联合疗法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新增适应症,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Yang Z, Gao J, Zheng J, Han J, Li A, Liu G, Sun Y, Zhang J, Chen G, Xu R, Zhang X, Liu Y, Bai Z, Deng W, He W, Yao H, Zhang Z.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D-1 blockade plus long-course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 a multi-center phase 2 stud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4 Mar 11;
参考资料:Bullock AJ, Grossman JE, Fakih MG, et al. Botensilimab, a novel innate/ adaptive immune activator, plus balstilimab for metastatic heavily pretreated microsatellite stable colorectal cancer. Presented at: 2022 ESMO World Congress o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