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历来文风炽盛,人才辈出,享有“千载读书地、历代名士邦”的美誉。上海解放日报第二任社长、总编辑恽逸群是常州人,在1921年进入上海大同大学读书前,他一直生活在武进县马杭乡上店寿山村,1926年成为早期中共武进县委创建者之一,自此走上革命道路。
《解放日报》2024年5月28日特刊版面。从清凉山巅到济水之南,从荆村桥口到黄浦江畔,“解放之路”征途在上海画上句点。回望75年前的今天,上海《解放日报》的创刊有何历史意义?面对新生的上海,摆在党报人面前的,是一张怎样的复杂“考卷”?他们如何作答?
本报11月7日讯 今年以来,中央、省驻鲁驻济主要新闻单位和全市新闻出版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讲政治、讲党性放在第一位,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新闻媒体,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五个济南”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一线,用心用情用力,扎实采访报道,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形式多样、济南特色的优秀作品,展现了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交汇点讯 他是毛泽东口中的“全国革命青年领袖”,周恩来赞誉的“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与瞿秋白、张太雷并称“常州三杰”的恽代英。“人畏死而求生,则必须牺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即为自利而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
编者按 今年是《解放日报》在上海创刊75周年,“解放之路”主题寻访报道从延安解放日报社旧址出发,经山东济南、江苏丹阳再到上海,通过走访革命旧址、对话历史当事人、讲好文物故事等形式,重温创刊不凡历程,传承党报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恰逢《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100周年,由国内10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合参展的“不忘初心伟大征程——从建党到建国红色文物史料展”今天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首次展出了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以及斯诺亲笔签名的《西行漫记》、国共合作抗日旗、毛泽东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孙中山聘鲍罗廷为国民党改组教练委任状等红色文物97件。
重返初心之地,赓续红色血脉。5月16日上午,“解放之路”主题寻访报道启动仪式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社旧址举行。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新闻纪念馆相关领导与《解放日报》二十多位青年记者编辑出席启动仪式。